★免费辟谷★———大成耕读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微信登录

微信扫一扫,快速登录

查看: 967|回复: 8

练功

  [复制链接]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
    2021-2-26 15:37
  • 签到天数: 624 天

    [LV.9]辟谷大学II

    发表于 2018-1-9 02:07:5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    020750c44wqqivddhy0e9d.jpg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
    昨天 22:18
  • 签到天数: 2489 天

    [LV.Master]辟谷大神

    发表于 2018-1-9 05:28:02 | 显示全部楼层

    回复

    使用道具 举报
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
    2021-2-26 15:37
  • 签到天数: 624 天

    [LV.9]辟谷大学II

     楼主| 发表于 2018-1-9 16:51:23 | 显示全部楼层
    学上传照片
    回复

    使用道具 举报
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
    2021-2-26 15:37
  • 签到天数: 624 天

    [LV.9]辟谷大学II

     楼主| 发表于 2018-2-21 20:24:36 | 显示全部楼层
    学习修德
    《上德不德》这一章在通行本中被列为《德经》的开头。有人认为,上篇以“道”开始,所以叫做《道经》;下篇以“德”字开始,所以叫《德经》。但根据帛书老子和郭店楚简,《道经》与《德经》的分野和篇章次序安排,恐怕出於後人的踵事增华,并非老子原意。
    部分注解者认为老子主张“道”的属性表现为“德”,凡是符合于“道”的行为就是“有德”,反之,则是“失德”。“道”与“德”不可分离,但又有区别。因为“德”有上下之分,“上德”完全合乎“道”的精神。但事实上,这种说法并不符合本章後段所言"失道而後德"的意思。
    “道”是客观规律,“德”固然是“道”在人世间的体现,但老子并不主张有意识的标榜德,乃至等而次之的仁义礼;更不主张任何违反自然之道的造作作为。

    上德不德是一种比较高的境界,是从下德过度出来的。要理解上德,经历下德是个不可忽略的过程。下德不失德是一种较低的境界,意指刻意主动地去追求德,但为什么这是一种比较低的境界呢?好比我们想通过行善来积累德,起初是很容易被这种追求困住的,变成了一种执着。比如做事的时候过于追求这件事是不是利于“德”,有的时候甚至会把一件初心好的事情变成了坏事,大家如果经常去行善就会发现,很多好事都做成坏事了。其次就是,这种德是具有很明显的特征的,比如你看见了漂亮的女孩子遇见困难,会想多帮助她,又或者某个人的性格你很喜欢,你去帮助,这就造成了另一个现象,你帮助他们是很有可能造成其他人的利益受损的。你在帮助一个人的时候使另一个人受损,那这样算是行善积累德行吗?就像“万物生而不有”一样,从宏观的角度来说,行善到底是照顾狼还是照顾羊呢?照顾羊得让狼饿死,照顾狼得让羊被吃,你帮助了对立的一方,另一方就会随之受损。所谓上德,不介意德的名分,随心随缘而行,“生”是德,“上天有好生之德”。但是这个下德的过程是不可跳过的,不去经历这个下德,不会真正理解什么是上德,听我在这瞎扯是没有任何用处的,只有亲自去实行下德,做的多了,久了,再来看这个上德,就明白了,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,再去做事的时候,就能避免之前做的那些蹩脚的事情。下德有个很明显的特征,就是别人骂你误解你的时候,你会很介意,在过度到“上德”的过程中,用这个方法可以检验你自己是否到达了上德的水平。 “因为我豁达,所以我不介意你说我不豁达”

    第三十八章   

    上德不德,是以有德;下德不失德,是以无德。   
    上德亡为而无不为。上仁为之而无以为。   
   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。上礼为之而莫之应,则攘臂而扔之。   
    故失道而后德,失德而后仁,失仁而后义,失义而后礼。   
    夫礼者,忠信之泊,而乱之首。   
    前识者,道之华,而愚之始。   
    是以大丈夫居其厚,不居其泊;居其实,不居其华。   
    故去彼取此。  
    注释: 攘臂:伸出手臂。扔,意为强力牵引。 薄:不足、衰薄。 首:开始、开端。 前识者:先知先觉者,有先见之明者。 华:虚华。    译文:   
    上德不刻意德,所以有德;下德不失去德,所以无德。   
    上德自然而为却不觉得有作为;上仁作为仁而不觉得有作为。   
    上义作为义而觉得有作为,上礼作为礼然而没有得到回复,就捋起手臂而拉他。   
    所以失去道而后就是德,失去德而后就是仁,失去仁而后就是义,失去义而后就是礼。   
    礼这个东西,忠信的少,却是作乱的开端。   
    预先识别的人,道的浮华,却是愚昧的开始。   
    因此大丈夫置身它的厚,不处其薄;置身于实,不处在它的浮华。   
    所以剔除那个选取这个。
    回复

    使用道具 举报
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
    2018-3-1 04:36
  • 签到天数: 27 天

    [LV.4]辟谷小学III

    发表于 2018-2-27 13:45:11 | 显示全部楼层
    谢谢分享,受益匪浅。
    回复

    使用道具 举报
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
    2021-2-26 15:37
  • 签到天数: 624 天

    [LV.9]辟谷大学II

     楼主| 发表于 2018-3-1 14:47:27 | 显示全部楼层

    什么是道与德

    本帖最后由 滇一欢喜光 于 2018-3-1 14:51 编辑

    什么是道与德?

    老子所说的“道”是道教教义的核心,是以“清静为宗、虚无为体、柔弱为用”的一种“道”。这种“道”是宇宙的本源与主宰者,它无所不包、无所不在,它是一切的开始与万事万物的生化者。《道德经》云:“道生一、一生二、二生三、三生万物”。老子所说的“道”既是指“宇宙”的本体,又是指“自然”的规律。所以“道”能使一切有形在三清众神面前,不论贵贱、贫富、聪愚,一律平等。道教强调,任何人都可以信仰道教,都能够学道、得道。《老子想尔注》把“道”说成是“散形为气,聚形为太上老君。常治昆仑,或言虚无,或言自然,或言无名,皆词一耳”。《混元皇帝圣纪》也有类似的说法:“老子者,老君也,此即道之身也,元气之祖宗,天地之根本也”。这是把太上老君看成了“道”的化身。

    “德”和“道”是一个整体,成为道教教义的核心。《道德经》中所说的“上德”、“玄德”、“常德”、“道尊而德贵”的“德”指的是这个“德”。《清静经》中说:“上士无争、下士好争、上德不德、下德执德、执著之者,不明道德。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,为有妄心”。所以道教徒一定要重视“修道养德”。并将“道”和“德”作为最根本的信仰和行动的准则,必须做到既要修道,而更要积德。《道教义枢·道德义》说:“道德一体,而其二义。一而不一,二而不二”。所以可以说,凡是符合“道”的准则的,便是“有德”;凡是违反“道”的准则的,便是“无德”。《西升经·序》云:“道之在我谓之德”。按照“道”的准则,“修之于身,其德乃真;修之于家,其德乃余;修之于乡,其德乃长;修之于邦,其德乃丰;修之于天下,其德乃普”。道教强调,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,都应该修道,从而使“道普德溢”,以达到太平和仁爱。道教将“德”按态度区分为“阴德”和“阳德”二类。所谓“阴德”,是指个人不被他人所知道的德行;所谓“阳德”,是指个人被大家了解的德行。道教提倡“阴德”密惠,“大以及于人,小以及于物,修身积德”。
    回复

    使用道具 举报
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
    2018-3-1 04:36
  • 签到天数: 27 天

    [LV.4]辟谷小学III

    发表于 2018-3-1 15:25:58 | 显示全部楼层
    谢谢分享,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。
    回复

    使用道具 举报
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
    2018-6-17 00:00
  • 签到天数: 500 天

    [LV.9]辟谷大学II

    发表于 2018-3-14 21:26:00 | 显示全部楼层
    “修之于身,其德乃真;
    修之于家,其德乃余;
    修之于乡,其德乃长;
    修之于邦,其德乃丰;
    修之于天下,其德乃普”
    回复

    使用道具 举报
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
    2021-2-26 15:37
  • 签到天数: 624 天

    [LV.9]辟谷大学II

     楼主| 发表于 2018-5-10 17:32:07 | 显示全部楼层
    本帖最后由 滇一欢喜光 于 2018-5-10 17:46 编辑

    修德比练功重要

    〝重德比吃仙丹有效,修德比练功重要〞的说法出自于孙思邈的《千金要方》。

    孙思邈,唐朝京兆华原人,是著名的医师与道士。
    孙思邈隐居终南山,当时天下大旱,西域僧人在昆明池(陕西西安)建坛祈雨,因心术不正,七天内,水反而缩减数尺。忽然有老人到孙思邈的石室求救,孙思邈说:我知道昆明池龙宫有仙方三十首,你传给我,我将救你;老人说:仙方是〝上帝〞(玉皇上帝)所不许妄传的,今日因为危急,我自当传给你。一会儿,老人手捧着仙方送给孙思邈,昆明池水忽然上涨,西域僧人羞恨而死。(唐代《酉阳杂俎》)龙宫仙方三十首就存在孙思邈所著的《千金翼方》。

    重德比吃仙丹有效

    〝重德比吃仙丹有效〞的说法出自于《千金要方》,孙思邈说:〝百行周备,虽绝药饵,足以遐年;德行不足,纵服玉液金丹,未能延寿。〞(《千金要方‧养性序》)德行好,虽然没有服用补养药物,也可以长寿;德行不好,纵然服用仙丹妙药,也不能延长寿命。
    孙思邈感叹世风日下,世俗之人追求名利,巧取豪夺,贪得无厌,最后放纵而亡。孙思邈主张养性必须看淡名利,视名利如浮云,若存若亡;他特别推崇《黄帝内经》所说的〝恬淡虚无〞。孙思邈说:只有修养〝道德〞,不祈求善报,而自有福报;不祈求长寿,而自延寿命,这才是养生的大要旨啊!

    〝元神〞是人最强的法宝

    为什么重德比吃仙丹有效呢?
    人与生俱来有生命〝三宝〞:精、气、神,生命〝三宝〞是人的三个法宝,可形成多层〝保护屏障〞,抵抗外邪,养护生命。其中,〝元神〞(神)是人真正的主宰,来源于〝神〞的世界(天国),所以人的〝元神〞与〝神〞的特性一样,是神圣、纯真、善良的;而且〝元神〞的层次最高,组成的粒子最小,能量最强,保护生命的能力最大。

    修德发挥〝元神〞的能力

    那么要如何才能发挥〝元神〞的能力呢?
    〝元神〞虽然来自神的世界,具有神的能力,但是因为人还有业力与自私、不善的思想;就是因为人有这些自私、不善的思想隐蔽阻碍善良的〝元神〞,使〝元神〞无法发挥强大护卫生命的能力。
    如果人能通过修德、重德,去除不好的思想,例如:自私心、妒嫉心、争斗心等等,就能显现出〝元神〞强大的威力,护卫生命;所以重德可以发挥〝元神〞的能力,比吃仙丹还有效。

    “阳气旺”是修德的结果

    当我们评论一个人的身体怎么样时,大家都爱说“这人阴气太盛,或那人阳气挺旺的”!而如果是一个人的阳气旺,就意味着这个人不易生病,也不会被阴性物质侵扰,外在的表现呢,则会红光满面、意气风发、双目炯炯有神,在大问题上有自己的主见,不易被他人左右。那如果阴气盛呢?那这个人就会表现为黑眼圈、双眼无神、脸色蜡黄或苍白,整天病病歪歪,或者精神萎靡不振,严重者,还会神情呆滞、恐惧、无端瞋恨他人、小心眼、疑神疑鬼等,最典型的可说是精神病患者了。那么怎样才能让自己阳气旺、身体好呢?简单的秘诀就是“修德”!

    古人云“厚德载物”。就是说,“德”可以像大船一样承载重物而不下沉,为什么呢?因为德是道的演绎和表现。大道无形,大道自然!而道德两字就是言此!道是自然规律,德是人文精神。德只有合道才能获得至尊而天下无敌!道因好生和滋养万物才柔软慈悲而光明磊落!故此,阳气孕育于大道之中,而修德乃因合于大道而使人精神上正气浩然,身体上百病不生!而德是什么呢?德是宽容、是隐忍、是慈爱、是完全的奉献他人……修德就是要将自己的自私除掉、将自己的欲望除掉、将自己的狭隘除掉,换之以广阔的心胸,代之以慈光的普照,以自己的慈悲发心给予众生温暖与希望。
    故此,修德、积德,就能让我们不练而还阳,让我们无功而成功!无为而无不为,常怀一颗慈悲的利益众生的心,并恒常保持这个心态,时时不忘检点,行住坐卧,提醒自己无时无刻不是为利益众生而活,就能升起一颗太阳般的大悲菩提心,阴气自然就会离开你的身体而让位于光明的阳气。健康的身体来自健康的心态!病态的身体来自阴暗的心态!积德行善是维持健康身体最为简单的方法,我们何乐而不为呢?

    修炼更要〝重德〞

    辟谷养生的进一步就是练功修德,修德更要〝重德〞,而且标准更高。
    孙思邈最后修成真人(神仙),史称为〝孙真人〞。唐高宗永淳元年(公元682),孙思邈早起沐浴,整齐衣冠,端正而坐;告诉子孙说:〝将升无何之乡,臣于金阙。〞我将升天,在天庭为官,一会儿就断气了;但是去世一个多月,容貌都没有改变,把尸体放入棺木中,轻得就像衣服一样,因为〝已尸解矣〞(宋代《云笈七签》)。
    道家成仙有两种主要方式,黄帝是乘龙白日飞升,孙思邈是〝尸解〞,一种〝假死〞的方式,其实他已经得道成仙了。

    回复

    使用道具 举报

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微信登录

    本版积分规则

    https://www.52bigu.com/thread-460693-1-1.html

    辟谷 |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© 2012-2015 www.52big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
    手机版|小黑屋|★免费辟谷★———大成耕读
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。。。

    陕ICP备20008113号

  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