★免费辟谷★———大成耕读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
微信登录

微信扫一扫,快速登录

查看: 836|回复: 0

“天人合一”本质与意义

[复制链接]
  • TA的每日心情

    2019-7-2 12:54
  • 签到天数: 87 天

    [LV.6]辟谷中学II

    发表于 2014-5-2 11:51:2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    与“人天相应”不同,“天人合一”不是强调物物之间的同一性,而是专言人与宇宙万物之间的可沟通性。
    最早言及“天人合一”的是《周易》,乾卦《文言》说:

    “夫大人者,与天地合其德,与日月合其明,与四时合其序,与鬼神合其吉凶。先天而天弗违,后天而奉天时。天且弗违,而况于人乎!况于鬼神乎!”
       
    此即“天人合一”。“大人”为人,但不是普通的人,而是得道之人,能与天地万物沟通的人,故谓“大人”,大即道;天地、日月、四时、鬼神,皆为宇宙万物;德、明、序、吉凶,皆为万物中道物之作用结果;合即合一,相互沟通。因为沟通,所以动静无不与之俱,我不违于天,天亦不违于我,我即天,天即我,这就是与天合一的境界。天,宇宙天地万物及其内里的道物。此外,邵雍《观物内篇》:

    “圣也者,人之至者也。……谓其能以一心观万心,一身观万身,一物观万物,一世观万世者焉。又谓其能以心代天意,口代天言,手代天工,身代天事者焉。又谓其能以上识天时,下尽地理,中尽物情,通照人事者焉。又谓其能以弥纶天地,出入造化,进退古今,表里人物者焉。”

    邵言之义,与前易义无别,亦为我即天,天即我,分四层次言之,步步深入:观则万物一心而已,代则天下意、言、工、事无不出于我,知则穷通天地万物情理,达则极尽上下古今,故不谓“天人合一”不可。至人、圣人,亦即能与宇宙万物沟通者。

    《黄帝内经》中,除“人天相应”外,也多处言及“天人合一”。《上古天真论》曰“法于阴阳,合于术数”,曰“提挈天地,把握阴阳”,曰“淳德全道,和于阴阳”,皆为与天合一境界,故谓“知道者”、“合于道”、“合同于道”,因为此为医家治病治身之极,是医者之最终目标、最高境界,故必言之。

    《老子》尤重“天人合一”境界,七十七章“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,人之道则不然,损不足以奉有余。孰能有余以奉天下,唯有道者”,即有道者之道与天之道合;八十一章“天之道,利而不害。圣人之道,为而不争”,即圣人之道与天之道合。其“有道者”、“圣人”,皆是与天地万物可以合而为一者,未至此者则不能。

    此外,言及“天人合一”者还有:
    战国庄子“天地与我并生,而万物与我为一”,汉董仲舒“天人之际,合而为一”、“与天一也”,宋程颐“天地人只是一道”,至张载始有“天人合一”的正式命题。然而庄周的“以天合天”(语出《庄子·达生篇》)与“天人合一”最切近,应视为最初的提法。“以天”即以我之天,“合天”即合于外物之天,天为自然、本质,即道之义,如“庖丁解牛”(见《庄子·养生主篇》),庄谓“技进乎道”,境界正如《人世间》所说:“若一志,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,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。听止于耳,心止于符,气也者,虚而待物者也。唯道集虚,虚者,心斋也。”耳、心皆有滞碍,至于“一志,听之以气”,方是与外物沟通的合一境界。

    今多见将“天人合一”之义强解为“人与大自然环境和谐一致”,初看似乎无错,细加探究便有漏洞了:什么叫“和”,又怎么去“谐”?明明“和谐”,却偏要等同“合一”,显然偷梁换柱,名实不符。“和谐一致”是言人类与自然界万物共存共荣关系,索取大自然又必须保护大自然,否则人类就是在自掘坟墓;“天人合一”则言人与万物都有道物,在道物层次上有共同语言,可以互相沟通,所以“和谐一致”与“天人合一”绝不是一事。

    “天人合一”与“人天相应”也不是一事,二者不能互相混淆、替代,意义差别甚远。“合一”即合而为一体,是完全一致,没有一丝分离的余地;而“相应”则是相互比照,相互关联影响,你有我亦随之有,你变我亦随之变,有者非同,近似而已;变者非齐,前后而已,不是严丝合缝完全一致。区别还在于“人天相应”强调人与万物间的亲缘关系,而“天人合一”则强调人与万物间的沟通能力,一者言后天、外象,一者言先天、内在本质,谓二者意义不同,不能混淆不分,其原因即在于此。

    人天相应与合一虽有区别,然而二者之渊源基础却是相同的,即人与万物皆不离于道,人有道物、生于道长于道,万物亦有道物、亦生于道长于道,故人能与天地万物相应,亦能与天地万物合一。

    那么,人与万物间融合沟通能力,即“天人合一”境界究竟有没有,是说说而已还是真实的存在?古今中外,大量事实证明:这种境界不是虚妄,而确确实实是客观存在,高人所以能知过去未来、预言祸福,特异功能者所以能不见而知,都是凭藉此一境界。又如历史上传说岐伯、扁鹊、华佗、孙思邈之流,医道皆达到炉火纯青、出神入化地步,非“天人合一”怎能致之?

    “天人合一”境界有初层次与高层次不同,初层次者时有时无,行其功则有,无其功即无;高层次者常有不无,如乾《文言》“大人”、邵言“至人”状。

    与万物沟通的境界非难,只是一心之运而已。邵雍《观物外篇》曰:“心一而不分,则能应万物。此君子所以虚心而不动也。”又曰:“先天学主乎诚,至诚可以通神明,不诚则不可以得道。”心一、至诚,皆为无思无虑、虚静至极的功中境况,故曰“虚心而不动”。神明指“道”,通神明即为与道沟通。虚静至极,非一般所可达到,必训练纯熟始能出现。心一、至诚是道物产生的必须环境,有了道物,才有与外界沟通的可能。“天人合一”即是人之道合同于万物之道,与大道合一。


    综合上述,“人天相应”、“天人合一”二者既有极密切联系,意义上又有巨大区别,在运用过程中需要辨别清楚。
  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 微信登录

    本版积分规则

    https://www.52bigu.com/thread-460693-1-1.html

    辟谷 | 西安大成耕读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© 2012-2015 www.52bigu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

    手机版|小黑屋|★免费辟谷★———大成耕读
  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:13227768663将免费辟谷进行到底。。。

    陕ICP备20008113号

  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